梁文道:两座城市,两个故事丨特拉维夫VS耶路撒冷
发布时间:2017-09-30 发布人:admin











难怪一位友人在离开耶路撒冷的那一天要发出感慨:「看来以色列果然是犹太人的,人家早在三千年前就住在这个地方了,别人又有什么好和他们争的呢?」



根据一九九五年签订的《奥斯路协定》及一九九七年的《希伯仑协定》,今天的希伯仑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范围,所以它的居民也多半是巴勒斯坦人。
可是直到今天为止,还是有许多犹太人陆续搬进这座城市,建立自己的社区。这类居民,照犹太人的说法称之为「定居者」,巴勒斯坦人则管他们叫做「殖民者」,名目可见其冲突必定不少。特别是「族长墓穴」(Cave of the Patriarchs)一带,更是争执核心。

光是过去十多年里头,就有许多不堪骚扰的巴勒斯坦居民被迫迁离,同时又有好几个犹太人遭到杀害。为什么明知风险,那些正统派为主的犹太人还是不顾一切地想要住进去,又或者藉着考古名义在当地营建更多的建筑呢(考古在圣地从来不是单纯的学术)?
理由就是他们背后的渊源够古老。他们说,依照经典,那块地方是当年亚伯拉罕买下来的不动产,并且不准转让,所以他们这些亚伯拉罕的后代子孩自然享有合法的继承权。
至于亚伯拉罕是否真的买过这片地,甚至亚伯拉罕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,那就要交给立场各有不同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去研究和争辩了。



那么,到底那一个城市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以色列故事呢?是特拉维夫的新国版本,抑或耶路撒冷的旧邦版本?
同一个国家,总不可能既是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头凭空建造出来,又是从圣经年代开始世世继承下来的吧?
有趣的是,许多官方简易版本的以色列史,以及中小学的教科书,就是这样两版共存,取头摘尾,从三千年前数到两千年前左右的大离散,然后一下子跳到最近一百多年,中间那面目模糊的一千多年草草了事,几笔带过,彷彿在这一千多年里头无事可记似的。



然而,所有过份美好的故事都不免过份的概括,既是概括,则缺漏难免。
「独立会堂」那一片街区确实是特拉维夫的源头,本为荒漠。可是城市会长大会扩张,在特拉维夫往外拓展的过程之中,难道它就不会碰上一些早有其他居民的地方吗?
比如说「特拉维夫大学」的教员俱乐部,人称「绿屋」,一座阿拉伯风格鲜明的建筑,本来是一家巴勒斯坦大户的房子。其实整个「特拉维夫大学」都是建立在一条阿拉伯人的村子上头,这个村落的居民全在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国之后逃离流亡,而「绿屋」则是它仅存的残余。
现在的「绿屋」没有任何一块牌子说明它的来历,遑论纪念碑和博物馆。因为这间房子的历史嵌不进特拉维夫的以色列故事,更嵌不进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故事,它正好处在那一片叫人尴尬的中间地带,只好沉默无言。



宗教、文化、历史、政治
说不完的中东
道不尽的惊喜之地
开启你的迦南美地之旅

何谓“定制旅行”,如何定制?来看下面这个视频,3分钟改变你的旅行方式!
↑↑↑ 点击上方文字即可播放
*德迈国际成立于2001年,中国首家私人旅行定制服务专业机构。
*2009年起运作极地旅行项目,极地旅行服务专业、贴心,组织经验丰富。截至2016年底,已成功组织2000人次到南极,800人次到北极,8名勇士抵达南极点。
*2014-2017年,连续四年获“胡润总统奖”——中国大陆出境游奢华旅行机构TOP12。
*《悦游Conde Nast Traveler》读者之选“高端旅行社”TOP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