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中天之世界性文明:两汉两罗马
发布时间:2018-08-30 发布人:admin
两汉两罗马
公元前后的五六十年,对于中国和世界恐怕都是颇为重要的。公元前27年,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。公元25年,刘秀开始了新王朝。
从此,大汉变成了两个:西汉,东汉。罗马也是两个:共和国,帝国。
两汉两罗马,即此之谓。
此后,而且相差不到一百年,中国和罗马都陷入分裂状态。罗马变成东西两个帝国,中国则是南朝和北朝。南北朝之后的中国重归一统,罗马却走上不归之路。
如此镜像,令人着迷。

崛起 罗马——“世界的征服者”
罗马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时,起初是一点都不显眼的。公元前753年罗马开始建城那会儿,埃及人早就盖起了金字塔,波斯人早就发明了拜火教,印度的《吠陀本集》早已完成,中国则进入了东周。就连希腊,也已经举办了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。这时的罗马,算什么呢?
蕞尔小邦。
罗马的弱小,甚至让他们躲过了许多劫难,因为没人把他们放在眼里。然而很快,他们就让世界刮目相看。勃然雄起的罗马,扫平了意大利,占领了西班牙,征服了阿拉伯,把诸多文明古国尽收囊中。马其顿、叙利亚、希腊、埃及,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,迦太基甚至还被改名为阿非利加。

◎ 古罗马鼎盛时期疆域图
由此,罗马得到了一个雅号——“世界的征服者”。
不过,尽管罗马人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,但如果仅此而已,他们也顶多只是英勇善战的骑兵,开疆辟土的汉子,甚至杀人如麻的武夫。然而罗马对世界的贡献,却不在武化,而在文化。至少在西方人那里,罗马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,一个国家,一段历史,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。
罗马跟中国确实很像,比如多神崇拜,信仰自由,甚至没有信仰。中国的皇天上帝虽然掌握了天命和革命的终审权,平时却并不直接插手人间事务。罗马的诸神更是保护者而非裁判员。人的是非,神是不管的。

◎ 罗马人民画像 据[日]盐野七生《罗马人的故事》
也就是说,中华和罗马都是“人本”而非“神本”。唯其如此,他们才会一个发明了礼治,一个发明了法治。法治也好,礼治也罢,都是“人的自治”,没有上帝同行。
所以,罗马人跟中国人一样,家族观念强,重视亲情伦理,相信君子协定,认为无信义即无人伦。或者说,他们其实也有类似于“五常”的观念。
中国与罗马,确实具有可比性。
不过,我决定写这本《两汉两罗马》,却并非仅仅因为有相似和巧合,更因为只有汉代的中国人和古代的罗马人,才第一次创造了世界性文明。
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亮点。

◎ 汉武帝时的欧亚大陆,分列东西方的汉与罗马交相辉映
鼎盛 世界性文明
毫无疑问,文明从来就是相互影响的。埃及和西亚文明影响了希腊,希腊又影响了罗马,也影响了北非、西亚和中亚。然而在希腊化时代,希腊本土是衰落的。文明的中心不在雅典,而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。
印度也一样。最能代表印度文明特色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,影响力不出南亚次大陆。产生于恒河流域的佛教虽然传播到了全世界,但在自己的文明圈内却谦虚地退居二线,实际作用远不如在异国他乡。
两汉两罗马就大不一样。
罗马与汉,都是在自己的鼎盛时期走向世界的。两国都有强大的中央政权,治理着几乎同样大的疆域、同样多的人民,也都依靠铁马金戈开疆辟土,并推行民族同化的政策,以此建立起世界性的文明圈。
留下的遗产同样丰富。
贡献 “帝国制度”与“现代国家”
汉的贡献是为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。帝国制度虽然是秦始皇创立的,却有着严重缺陷和致命弱点。正是由于汉武帝及其继承人的努力,这些问题才得到了解决,中华也才成为世界上最典型和最稳定的帝国。
两汉,是帝国制度的样板。
罗马则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原型。罗马的政体设计确实精巧而高明:执政官、元老院和人民大会,分别对应着君主制、贵族制(或寡头制)和民主制,可谓集三种制度的优越性于一身。

◎ 罗马的政体设计
罗马人民(拉丁文为Populus Romanus)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,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。所有执政者都要以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。他们的盟国被称为“罗马人民之友”,政治对手则被宣布为“罗马人民的公敌”。
代表罗马人民的是人民大会,也叫库里亚大会,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,按照库里亚分组议事。每个库里亚有一票表决权,有权选举执政者,决定战争和判决。
不过,人民大会只是权力机关,决策机关却是元老院。元老院其实就是江湖大佬们的议事机构。选举和立法都是先由元老院拿出方案,再由人民大会表决。
这样的政治制度,我们应该不难理解。

◎ 罗马元老院议事场景
事实上,元老院是罗马真正的权威和灵魂。罗马人在书写他们国家时,通常缩写为SPQR,意思是“元老院和罗马人民”(拉丁文为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)。明白这一点,我们才能看懂罗马的政治和历史。


最高执政者则叫勒克斯(Rex),也就是罗马王。不过,罗马王是终身制,而不是世袭制。老王去世后,新王只能由元老院和人民大会选举产生,没什么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。显然,他更像一个终身制的总统而非国王。
这是共和国诞生之前的罗马,历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“王政时代”。如果说这也是君主制的话,那么,这种君主制跟中国的君主制是大为不同的。
君主制的中国叫天下,天下的治权来自上天。
君主制的罗马叫公社, 公社的治权来自人民。
权力来源不同,授权方式也不同。在中华,邦国时代是上天授权天子,天子分封诸侯,诸侯分封大夫;帝国时代,则是上天授权天子,官员代理皇权。结果,封建制的天下分崩离析,郡县制的帝国治乱循环。

◎ 邦国来自封建,即天子“封邦建国”,诸侯“封土立家”
王政时代的罗马就不会这样,因为他们理顺了关系:

作为君主制,这已经很不错了。至少,权力在理论上属于人民。
当然,罗马并非没有问题。他们的问题是: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,变成超级大国以后就再难实行。此外,元老院的精英性质和奉献精神没有制度保障,执政者从任期一年的执政官变成终身制的皇帝,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
因此,只要把人民民主由直选制改为代议制,给执政者(无论他叫总统还是国家主席)一个合适的任期,再解决元老院的组成问题,几乎就是最不坏的政体。
◎ 共和政体像

更重要的是,罗马的共和精神和法治观念,恰恰是现代文明最需要的。事实上,只要坚持共和,坚持法治,则无论人民民主,抑或君主立宪,都是现代文明。
这就是罗马的贡献。
这样看,中华文明就有了别样的意义。
视野 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?
中华文明的意义在于:一个如此幅员辽阔、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,没有宗教信仰,也不靠血腥和暴力,却能长时间维持统一,或在四分五裂和外族入侵后重建家园,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,这里面难道没有原因?
同样,中华文明虽未中断,却在衰减,并逐渐失去世界性。相反,罗马文明却浴火重生,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。这里面难道没有奥秘?
当然有。
只不过,弄清楚这奥秘,需要全球视野。
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《两汉两罗马》的原因,也就是本书为什么要从世界、历史、制度、信仰和理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的原因。现在期待的,是诸位的批评。

《易中天中华史9:两汉两罗马》插图欣赏



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,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,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。
然而,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,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。
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?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名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?
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?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,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?
读《易中天中华史第九卷:两汉两罗马》,看两千年前,世界两大文明的兴衰沉浮。

德迈「名家同行」项目
特邀名家:易中天老师
「走世界 看中国」第一站:意大利旅行
这一次与易老师同行
朋友们等待大收获吧
历史、哲学、社会、艺术、美学、人类学…
总会不止于知识性的分享
更是精神再次启蒙的机会

@德迈总裁林建勋
#在中国看世界,走世界看中国#
这个名家同行主题概念
德迈秉持一直以来“桥”之信念
邀请易老师这位“智慧的沉静的思想者”同行
愿开启一扇大门
让同行者有新的角度认知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
易中天老师拥有的知识内涵
治学的严谨精神
融会贯通的强大能量等更将使我们受益
他也曾说
“知识属于社会,智慧属于个人,
知识可以授受,智慧只能启迪。”
愿我们在路上借由易老师与西方的热烈碰撞
来启迪,深刻认识自己
和“历史、远方、他人”

@德迈总裁林建勋
我们去远方旅行、去认识别处别人
(多数是极陌生的、无利益关联的族群、民众)
应包括重要的两点:
一是琢磨别人的东西我们可借鉴到什么
拿来主义
二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怎么看我们自己
换位与自省
易中天老师更是精于此道
这一次与易老师同行
朋友们等待大收获吧
历史、哲学、社会、艺术、美学、人类学…
总会不止于知识性的分享
更是精神再次启蒙的机会

为什么选择德迈?
* 德迈国际成立于2001年,中国首家私人旅行定制服务专业机构
* 2009年起运作极地旅行项目,极地旅行服务专业、贴心,组织经验丰富
* 2014至2017《胡润总统奖》
* 2017《悦游Conde Nast Traveler》悦游金榜高端旅行社TOP 5
* 全球顶级定制旅行机构组织Travellver Made 成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