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真博物馆,用4213个烟头诠释最柔软的爱
发布时间:2020-03-24 发布人:admin
奥尔罕·帕慕克(Orhan Pamuk),土耳其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,1952年6月7日生于伊斯坦布尔,代表作有《我的名字叫红》、《纯真博物馆》等。

他在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西方文学评论家称他为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。

▲ 帕慕克成名作《我的名字叫红》
凡是长年累月与文字打交道的人,大多都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。
奥尔罕·帕慕克也是如此,他在写作时,会将自己关在房中,坐在桌前,独自审视自己的内心,在一片阴暗之中,用语言构建起一个新世界。

奥尔罕·帕慕克的文字,总是带着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忧伤,淡淡的,却足以贯穿读者的灵魂。也只有多情的人,才会写出如此细腻、如此缱绻的文字吧。
《纯真博物馆》出版于2008年,用帕幕克的话来说,“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,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”。

▲ 《纯真博物馆》原版与中译版
小说讲述了一位30岁的富家子弟凯末尔,爱上了自己的穷亲戚,18岁的少女芙颂。两个人相爱相知,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,自此,凯末尔用了八年时间来找回爱人的心……

▲ 《纯真博物馆》的开篇
“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,而我却不知道。”小说一开篇,就已经为结尾的悲剧埋下了伏笔,这注定是一个错过的故事。
痴情的凯末尔爱芙颂,也爱芙颂爱过的,甚至触碰过的一切,于是他收集着心上人摸过的所有物品,包括盐瓶、小狗摆设、顶针、笔、发卡、烟灰缸、耳坠、纸牌、钥匙、扇子、香水瓶、手帕、胸针…甚至是4213个烟头。


在芙颂车祸离世之后,凯末尔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“纯真博物馆”,将他收集的所有物件都珍藏进这座博物馆,并且余生都住在博物馆里,以纪念他永失的所爱。

▲ 凯尔未在纯真博物馆中的房间
这是一座专门为了一本书而特别建立的实体版博物馆,于2012年开放,书里的一切您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,而博物馆的一切您也可以在书里看到。

▲ 纯真博物馆
博物馆的门票除了常规的购买方式,还可以通过一个奇特的方式来得到。
全世界所有版本的《纯真博物馆》一书中,都印有一张“门票”,也就是第548页中的一个空白小框,仅够盖一枚蝴蝶章的地方。

▲ 博物馆的入馆印章
集纯真博物馆的创立者、策展人,以及展品提供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帕慕克,把博物馆根据书中的83个篇章,一共分为83块区域。

按照书中章节的顺序,纯真博物馆悉数呈现了小说中芙颂曾经用过的物品。
每一个章节,都有一个对应的展示橱窗,而每一个橱窗,都还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、一段浪漫的思念。





书中的内容,以实景的形式重新出现在眼前。真实与虚拟的交错,就仿佛主角的爱慕就是真实存在于世上的情感。
望着这些浸透了深切情感和记忆的物件,您是否也会想起,属于自己的、曾经铭心刻骨的往事?



在纯真博物馆里,除了可以看到书中所提到的物件,还可以看到帕慕克的小说手写稿,以及纯真博物馆的设计草稿。
此外,纯真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让人回忆起老伊斯坦布尔的片子、照片以声音资料。




在这个以纯真命名的博物馆里,没有世界名画,也没有珍贵珠宝,只有帕慕克倾注于此的柔软情愫,以及透过这份情愫回望自己人生的访客。

2015年,根据小说和博物馆而改编的纪录片《纯真记忆》上映。
自此,纯真博物馆已然有了三种存在形式:2008年出版的书、2012年落成的博物馆以及2015年上映的纪录片。

在出发之前,读一读《纯真博物馆》。当您走进这座实体版博物馆的时候,您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体验。
